伊之密SpaceA工業3D打印機可應用于汽車零部件
發布時間:
2021-06-22 16:27
來源:
近日,由伊之密德國研發中心打造的SpaceA工業3D打印機SpaceA-2000-500-S亮相“亞洲3D打印、增材制造技術展覽會”(下簡稱:TCT Asia2021)即獲廣泛關注,其現場打印的汽車椅背,尺寸為450×300×700mm³,重量為2000g,成型周期僅為480分鐘。
據悉,這臺打印機直接使用顆粒料,通過螺桿旋轉產生的剪切熱,對原材料進行塑化,實現大尺寸部件的快速高效打印。
跟其他增材制造工藝對比,SpaceA集合多項優勢于一身,幫助客戶實現“更大、更快、更自由”的經濟生產,為體育制品、汽車配件、家電配件、建筑、工藝品等領域,提供經濟高效的生產。
SpaceA定位是“德國設計、中國制造,全球銷售”。對此,伊之密董事總經理甄榮輝表示:“經過四年時間的開發,SpaceA已經進入工藝應用驗證和可靠性驗證的階段。SpaceA在汽車零部件等應用場景上,實現小批量經濟型生產。”
下一頁
相關新聞
日前,我們從相關渠道了解到,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的工程師開發了新型雷達,可幫助自動駕駛汽車在惡劣天氣條件下安全行駛。該項新技術可提高現有雷達傳感器的成像能力,使其能夠準確預測道路上物體的形狀和大小。
近日,由伊之密德國研發中心打造的SpaceA工業3D打印機SpaceA-2000-500-S亮相“亞洲3D打印、增材制造技術展覽會”(下簡稱:TCT Asia2021)即獲廣泛關注,其現場打印的汽車椅背,尺寸為450×300×700mm3,重量為2000g,成型周期僅為480分鐘。
現代汽車集團的零部件部門 Hyundai Mobis 正在與韓國的無晶圓廠芯片公司談判,以開發自研的汽車芯片。此外,現代還分享了其部分汽車半導體規格。分析人士表示,此舉反映了這家韓國汽車商有意通過與韓國芯片制造商的合作實現可控,減少對外國半導體供應鏈的依賴,更快地解決供應問題。
本期公布的數據中,前十名基本被寶馬、奔馳占據,另外英菲尼迪、雷克薩斯、奧迪和豐田也各有一款車型,具體來看。北京奔馳C級(參數|詢價)(823.59%)、華晨寶馬X1(747.9%)、東風英菲尼迪Q50L(732.24%)、華晨寶馬X3(700.72%)、雷克薩斯ES(650.24%)、北京奔馳GLC(614.69%)、北京奔馳E級(605.18%)、奧迪A8(559.62%)、華晨寶馬3系(559.41%)、一汽豐田亞洲龍(540.08%)。